文/張振芬 學前教育雜誌採訪編輯
以中文為母語的我們還需要特別加強「中文力」嗎?別懷疑!當孩子的書寫比火星文更不知所云,表達比夢囈更雜亂無章時,你就會發現中文能力已經漸漸遠離下一代。
基本的聽說讀寫不代表就擁有「中文力」,就像所有的語文學習一樣,要運用到極致,就必須深度思考,適當表達於聽說讀寫中。
今年九月新學期開始,英國布萊頓中學多了一門必修課程:中文。「英國學子不學中文是不行的,我們學校的這些小孩未來都要跟中國人作生意,當我接管學校時,就宣佈中文是必修科目。」校長查理‧凱恩斯說。
「小時候我常聽爸媽說乖乖把飯吃完,因為中國和印度的小孩沒飯吃,現在我跟女兒說:『乖乖把書唸完,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搶你的飯碗。』」湯馬斯佛里曼在《世界是平的》(雅言)指出,中國印度的強大競爭力不容小覷。
隨著中國經濟力的強盛,學習中文成為未來職場的競爭利器,也難怪美國華盛頓、芝加哥、費城、紐約等地學校,紛紛開設中文學分班。
孩子中文能力直直落?
場景拉回台灣,卻看到孩子的中文能力正在衰退,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曼娟感受很深:「國中基測停考作文,將孩子中文的根基徹底摧毀,教改政策錯誤,付出的代價太大了。」
停考作文只是冰山一角,很多孩子從小就被送進全美語幼兒園,只准說英文不准說中文,上了國小後,越來越多的家長老師發現,孩子連一則短短的小日記都寫得很吃力,更別提語句通順與否。
語文力:聽說讀寫+思考表達
我們每天都在講中文、用中文,孩子從出生開始,在爸媽的耳濡目染下培養中文能力,從玩中學習中文,經由有趣遊戲,將語詞、語句反覆不斷的練習與熟練,經過思考內化為知識,再清楚的表達出來。
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系副教授田耐青表示,一般人所說的「良好的中文能力」,在八大多元智能理論中,是指是否具備有強勢的語文智能。
語文智能強勢的人具有以下特點:
◎表達清楚:說明一項事物時,能夠條理分明、深入淺出,適時列舉適當的例子,讓人一聽或一讀就懂。
◎容易說服他人:擅長以言語帶動他人的情緒,或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。
◎擅長記憶:善於運用語言記憶訊息,如記憶人名、在學校發生過的事情。
0~3歲:從親密對話開始
親密的對話:建立語音和語意的聯結,是學習語文的第一步
無論用媽媽語或一般語言,對寶寶講話時,要緩慢清楚,適度的誇大唇型,重複「爸爸、媽媽、臉」等重點單字。寶寶若發出和你說的字詞(如「爸爸」)相似的聲音,你要馬上報以微笑、擁抱和親吻等正向增強的行動。
例如換尿布時:媽媽可以一面動作一面對寶寶說:「寶寶尿尿了,媽媽幫你把髒尿布換下來,媽媽幫寶寶洗屁股,換上乾淨的尿布,寶寶穿上新尿布,小屁股會好舒服!」洗澡時:「先洗你肥嘟嘟、可愛的臉,洗乾淨再洗洗流了好多汗的頭髮,洗得香香後,再洗身體.......」(爸媽可自由發揮,多想一些語句做變化!)
看相簿說故事:促進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觀察力
指著生日聚會的照片,說:「看!你坐在生日蛋糕旁,蛋糕是隻小羊,有白白的奶油,好像天上的雲。」也可以問孩子照片中的情景:「媽媽呢?媽媽在哪裡?爸爸的右邊還是左邊?爸爸的衣服是哪個顏色?」若孩子答錯了,先別急著糾正,讓他說說他的想法,急著糾正反會導致孩子日後不敢表達、畏縮的個性。
拉長句子法:鼓勵孩子講出較長完整的句子
當孩子冒出「ㄋㄟㄋㄟ」單一的字詞時,爸媽可再說:「喝ㄋㄟㄋㄟ」,過段時間再逐漸拉長句子如「想喝ㄋㄟㄋㄟ」「餓了嗎?想喝ㄋㄟㄋㄟ對不對?」慢慢的增加語句,讓孩子學到更多運用的語句。
跟孩子對話時要示範正確、完整的句子,例如:「彤彤今天在幼兒園乖不乖?」,而不是:「有沒有乖?」,才能讓孩子吸收正確的文法與語句表達。
4~6歲:學習思考與表達
文字接龍:訓練造詞造句的能力
不論何時何地,不需任何工具,親子都可以拿來排遣時間。
◇可以由造詞先開始,爸爸先起頭:「海水」,孩子接:「水面」,媽媽接:「麵包」(字末只要同音字即可,可降低遊戲的難度。)
◇等孩子的語句表達越來越成熟,就可以玩「拉長句子遊戲」,第一回合,大家都先說一個字,第二回合要用該字造一個詞,第三回合要用那個詞造一個句子。之後再拉長句子。
小小新聞主播:練習正確發音、有條理的說明某一事件
◇場景道具:把桌椅當成主播台,後方牆壁掛上一面布幕,讓孩子手持麥克風(也可用跳繩代替)。
◇播報主題:狗、貓、楓葉鼠、蠶寶寶等寵物的趣事;這次旅遊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;說說最好的朋友、個性如何,曾經經歷哪些好玩或可怕的過程。
◇爸媽先示範播報,如何完整報導新聞、何時進廣告。當孩子上場時可在一旁用問題引導幼兒:「你幫楓葉鼠取什麼名字?牠的毛色是什麼?牠喜歡吃哪些食物?牠有咬過你嗎?」
◇不管孩子說得好不好,都不要打岔,請在孩子講完他的報導後給予鼓勵,爸媽可以記錄、評量幼兒的表現和進步,並與孩子討論。
(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學前教育雜誌11月號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