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轉貼】 孩子,我沒虧欠你喔~獻給台灣家長
一個美國小孩問:
爸爸我們很有錢嗎?
爸爸答:我有錢,你沒有。
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建立{自己努力}的觀念。繼承父輩祖業...也如此傳承幾代,就此成就百年企業。
有個台灣小孩問:
爸爸我們很有錢嗎?
爸爸答:是...我們很有錢...等我死了,這些將來都是你的。
所以台灣小孩被寵壞了~爹努力賺錢,他們就大把花錢...整日遊手好閒,等著繼承財產.
接手父輩產業後...很快揮霍殆盡~應証了{富不過三代}的古訓。
【轉貼】 孩子,我沒虧欠你喔~獻給台灣家長
一個美國小孩問:
爸爸我們很有錢嗎?
爸爸答:我有錢,你沒有。
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建立{自己努力}的觀念。繼承父輩祖業...也如此傳承幾代,就此成就百年企業。
有個台灣小孩問:
爸爸我們很有錢嗎?
爸爸答:是...我們很有錢...等我死了,這些將來都是你的。
所以台灣小孩被寵壞了~爹努力賺錢,他們就大把花錢...整日遊手好閒,等著繼承財產.
接手父輩產業後...很快揮霍殆盡~應証了{富不過三代}的古訓。
台灣政壇知名行政院長孫運璿,生前曾給兒子寫過一封信,這封信最近才流傳出來,並很快的流傳於各大網站,很多父親看後感觸很深,其實這信適合所有人看!
[下輩子,無論⋯⋯愛與不愛,都不會再見] - 孫運璿送給兒子的備忘錄
我兒:寫這備忘錄給你,基於三個原則:
● 人生福禍無常,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,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。
● 我是你的父親,我不跟你說,沒有人會跟你說這些事?
● 這備忘錄記載的,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來的體驗,可以為你的成長省不少冤枉路。
(2013-7-22 12:50)
大家好,我是王寧。
今天能站在這裡,純屬偶然。
為什麼說偶然呢?
(採擷國語日報 主編/郭玉慧 美編/林玉玲 )
在現代商業社會中,由於父母平日忙於工作,陪孩子的時間不多,每逢假期又忙著帶孩子往外跑,逛百貨公司,到遊樂場所玩。但是,這樣能夠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嗎?感謝有常輩教我,利用放假的時候陪孩子整理東西,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因此,我找一個星期天下午,「邀請」女兒一起來整理她的書桌。 準備好工具: 一開始,我先問女 兒她覺得哪裡最亂、最常用?她說是大抽屜,因此我們決定從大抽屜開始下手。在整理之前要把「工具」先準備好,包括一般的垃圾桶和紙類回收垃圾桶、打溼的枺布、廢紙,各種大小收納盒。再進行分類,因為筆最多,就先從筆開始,首先利用收納盒來協助分類,鉛筆(已削和未削的要分開)、自動鉛筆、彩色鉛筆、原子筆、螢光筆、亮亮筆(現在花十塊錢商店買了一些塑膠收納盒),還要一個托盤(可以用來把抽屜的東西倒在上面) 分類收納: 我們大膽的把大抽屜裡面的東西全倒在托盤上面樣還真多),分好後再和女兒商量它們的去處。
女兒上小學四年級,她說現在大都用自動鉛筆,已經很少用削的鉛筆,因此,我們先把還沒削過的新鉛筆用舊的、空的鉛筆盒裝好。裝的時候,我和她再一次欣賞每一隻鉛筆,幾乎每隻鉛筆都是我和她在文具店「精挑細選」的「戰利品」,有她最喜歡的「大眼妹」、「小熊維尼」等圖案。我建議她將一些新的鉛筆送人,試試她會不會捨不得。
小時候,她不大捨得將東西送人;難得的是,這一次她覺得我的建議不錯。其他已削鉛筆機削好,看起來整齊且隨時可用,用收納盒職蒚禲A放進大抽屜;當然,要先用打溼的抹布把抽屜擦乾淨。這時,女兒發現原來抽屜這麼髒,以後要經常整理。接下來要對付的其他各種筆,逐一在廢紙上畫,若是「不通過」,它的命運就是直接丟入垃圾桶,好用的才有資格整齊的瞻J收納盒,放進大抽屜。接著,用各種大小合適的收納盒繞i大抽屜,有點像「組合積木」,我和女兒討論最常用的放最外面,依次最裡面。
大人都控制不了上網的癮頭,更何況是小孩
電玩、電腦等線上遊戲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,是無法駕馭的極樂誘惑
太早接觸,小心毁了孩子的身心發展~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成學生網路成癮 全球最嚴重
2012-02-29 中國時報 張翠芬/台北報導
來源:奇蜜-親子理財
金錢的意義
在日常生活裏,錢除了具有可以購買物品的實質意義之外,還具有社會、心理的意義。譬如︰贈予別人金錢,表示對他的關心或友誼;對孩子來說,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錢,可以給他一種獨立感。
依照孩子的發展,四、五歲的孩子通常只知道有「錢」的存在,「錢是可以買東西的」,但對錢的實質意義並不清楚,不了解不同單位的錢有什麼不同(只可能以紙幣、硬幣的大小來判斷),所以用錢的能力還不容易建立。六歲以後,他較具有數字的概念(例如︰學會了「一個五元等於五個一元」),對錢的多少和價值也會逐漸清楚。
既然學齡前的孩子對金錢概念仍非常有限,也缺乏使用它們的能力,那麼我們是否有必要給他零用錢呢?
作者:不詳
每年國中基測或是大學學測、指定考試放榜後,位居榜首的學生,常成為媒體爭相採訪對象。從相關報導內容中,大概可以歸納出一些「公式」,就是這些學生多半沒有補習經驗,他們生活作息正常,不熬夜,休閒生活也很多元,花許多時間經營自己興趣。
我的二個孩子絕不比別人聰明,在求學過程中都沒有補習,鮮少熬夜念書,也很積極參與社團活動,而她們一直都還維持不錯成績。我自己的觀察是,她們有非常規律的讀書習慣,懂得安排時間,最重要的是,她們有充足睡眠。
在孩子剛進小學時,我就很清楚讓她們知道按時完成功課是自己責任,培養她們課前預習、課後複習習慣,告訴她們考試前應如何規劃溫習功課的時間,規定她們放學回家一定得先寫功課,而且要在我回家前做完,我下班回家就要檢查。
她們從小就很聽話地遵守這項規定,久而久之養成習慣,直到高中都是放學回家就做功課。我和孩子都很少看電視,她們上小學前八點睡覺,上學後固定上床時間不會因週末假期而改變,讀小學時,她們晚上九點前一定關燈就寢,國中時是十點,高中最晚約是十一點半。
文.曾慧雯 (2010/09 康健雜誌 142期 )
孩子半夜發高燒,父母急得有如熱鍋上的螞蟻。退燒藥、冰枕、散熱貼片安全嗎?究竟該不該用?
(作者:不詳)
一天即將結束,小孩也都上床睡了,家裡東西都歸位以後,我累得什麼都不想再做。捨不得馬上睡,於是躺在床上把電視打開來,剩餘的體力只夠做這不費力的事情。
電視一開,是個在介紹美國監獄的節目,懶得再轉台,就看下去吧。記者在紀錄重刑犯的生活;他們每天的生活被安排的很緊湊,幾乎沒有個人時間,每天的活動也都是一樣,日復一日在做同樣的事情。
記者跟幾個重刑犯坐下來,問他們對監獄生活的看法。以下是一些他們的想法:
2010年6月11日 18:31.香港電臺知名主持人梁繼璋曾給兒子寫過一封信,這封信很快流傳於各大網站,很多父親看後感觸很深,我覺得不只給兒子,其實適合所有人看!
下輩子,無論愛與不愛,都不會再見~送給兒子的備忘錄
我兒:寫這備忘錄給你,基於三個原則:
(一)人生福禍無常,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,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。
(二)我是你的父親,我不跟你說,沒有人會跟你說。
(三)這備忘錄記載的,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回來的體驗,可以為你的成長省回不少冤枉路。
文 / 陳安儀
放暑假前的最後一個週五晚上,小樺的老公在即將開幕的串燒店裡舉行一場為我們露營夥伴「老爹」的慶生會。那天晚上,許多露營的朋友都到齊了,一方面為串燒店捧場、試菜,一方面也歡度一個狂飲之夜,大人、小孩都很期待。
週五早上,我與新的工作人員慧如一起到「媽媽play」大安店裡去整理東西,傍晚回到內湖。我開車直奔兒子的畫畫班,準備把一群一起畫畫的小孩,一起接去小樺老公店裡先吃些東西。
婆婆看我到了,就準備離開,走之前對坐在畫畫班門口邊看漫畫、邊等弟弟的姊姊說:「那妳等一下坐妳媽媽的車喔!阿嬤先回去了!」
當時我正好去洗手間沖個手,剛走出廁所門口,便看到阿嬤一邊低頭檢視自己的腿,一面很生氣的大聲說:
文 / 陳安儀
今天去「學學文創」演講,對象是INTEL的同仁。有幾個家長提到的問題很有意思,但當場沒有機會詳細討論,回家後我想到一些事情,補寫在這裡:
有位媽媽提到,他們家的孩子跟媽媽很有話說,經常回到家就一直講、一直講,有時候媽媽手邊有事正在忙,或是有時候自己也想休息、看看電腦什麼的,但孩子總想纏著媽媽聊天。這讓媽媽很兩難:一方面覺得不應該拒絕小孩,一方面又想要有點自己的時間。
剛好,前兩天我的好友「主婦」拿了她的新書「媽媽就是要這樣當」給我,我看到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描述,正好跟這個問題有關。她說,全職家庭主婦每天一定要給自己一個休息的時間。所以,每到晚上八點鐘,她要開始看日劇的時候,就會跟兩個習慣性的把「媽媽東」「媽媽西」掛在嘴邊的女兒說:
「你們的媽媽下班了,現在開始,請叫我『張小姐』。」
兒子去美國留學,畢業後定居美國。還給我找了個洋媳婦蘇珊。如今,小孫子托比已經3歲了。
今年春天,兒子為我申請了探親簽證。在美國待了三個月,洋媳婦蘇珊教育孩子的方法,令我這個中國婆婆大開眼界。
不吃飯就餓著
每天早上,托比醒來後,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,就自顧自地忙去了。托比會自己爬上凳 子,喝牛奶,吃麵包片。吃飽後,他回自己的房間,在衣櫃裏找衣服、鞋子,再自己穿上。畢竟托比只有3歲,還搞不清楚褲子的正反面,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。有一次托比又把褲子穿反了,我趕 緊上前想幫他換,卻被蘇珊制止了。她說,如果他覺得不舒服,會自己脫下來,重新穿好;如果 他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,那就隨他的便。那一整天,托比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,蘇姍像沒看見一樣。
又一次,托比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,沒多大會就氣喘吁吁地跑回家,對蘇珊說:“媽媽,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,真的嗎?”露西是鄰居家的小姑娘,今年5歲。蘇姍笑著說:“是的,你要不要換回來?”托比點點頭,自己脫下褲子,仔細看了看,重新穿上了。從那以後,托比再也沒穿反過褲子。
文 / 奇蜜父母學習電子報
端午節快到了!今年您打算如何帶孩子渡過端午佳節呢?在您和孩子分享或進行各式各樣的端午活動時,如果他拋了一大堆的「為什麼……」,那您可要把握這大好機會,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,讓他對端午節有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,千萬不要敷衍他、讓孩子茫茫不知所以然喔!
這裡收集了端午節的各種習俗,面對孩子可能有的各種好奇與疑問,我們為忙碌的您事先準備好解答,不必再怕孩子的為什麼了,您也可以成為孩子崇拜的端午萬事通喔!
端午民俗Q&A大集
以下這些問題都以孩子的口吻提問,在配合孩子的理解程度下,您可以用自己平常和孩子對話的方式,將一些端午點滴告訴孩子,和孩子展開一段節慶的對話!
這篇是父母的教戰手冊
有誰一生下來就知道要怎麼當父母
如同汪老師說的「父母的1堂課,勝過孩子的100堂才藝課」
從小就好好教,比以後花10倍功夫去糾正要好得多
非常實用
pthuang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( 汪培珽演講文整理 )
第一堂課: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
作者 / 不詳
1992年,當我輾轉回到以色列的時候,13歲的老大、12歲的老二和10歲的小女兒都還暫時留在中國。 選擇在那時回到以色列,完全是窮途末路: 我的父親是猶太人,二戰時逃亡 到上海,並在那生下我。 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我們,12歲那年父親去世,我就成了孤兒。長大後,我在上海銅廠當體力女工。結婚生下3個孩子後,丈夫離我們而去。留在上海,滿眼都是痛苦的回憶。
正好那時中以正式建交,懷著一種逃避的心情,我成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。初到以色列的日子,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。 我不懂得那語言(父親教的古希伯萊語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),不懂得移民優惠政策(新移民可以有一筆安家費)。在特拉維夫的大街上,我壓根不知道怎樣才能生存下去。 我從上海帶去的積蓄只能維持3個月的生活開支,我必須找到賺錢的辦法,還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邊。
我苦攻希伯萊語,學最基本的生活語言,然後,我在路邊擺了個投資最小的小攤賣春捲。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,1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塊錢,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,1謝克爾等於100雅戈洛。我的春捲小攤,每天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。當我的小攤生意慢慢穩定下來以後,1993年5月,我把3個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。 孩子們初到以色列的時候,受到了不少鄰居們的責難。 以前在國內時,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,到了以色列以後,我依舊做著我合格的中國式媽媽:我把孩子們送去學校讀書,他們上學的時候我賣春捲。 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,他們就來春捲攤,我停止營業,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下麵條。
我們攝取到體內的東西有兩種。
一種是「食物」,是維持生命的材料,它是身體的肌肉活動及器官運作所需能量的來源,也是製造血肉、修復組織及產生化學反應所需的原料,也可作為輸送氧分的工具。
另一種是不具上述功能、不能幫助維持生命的物質,是只會浪費身體重要能量、必須被排出體外,甚至會傷害身體組織、妨害生命機能的有害物質。自然養生將這類物質歸類為「毒物」,以與「食物」作對比。
含有酒精、香菸及咖啡因的物質,例如:咖啡、紅茶、日本茶及中國茶等茶類,以及清涼飲料、可可亞及巧克力等飲料,還有食物及藥物等,對於維持人體健康而言全都是不必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