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一歲半的小曼想上廁所已經會說"尿尿"
可以順利的坐在大人的馬桶上或便器上尿尿和便便,不需要尿布
表現好時一天只需要一條褲子,不會尿濕
不過有時還是有出槌的時候,尿在不該尿的地方
我想她是和包尿布這件事搞混了
晚上睡覺還是包著尿布睡
可能搞不清可以大在褲子上,還是要在馬桶上大
她所謂的"尿尿"包括:小便、大便和放屁
有時急著抱她到廁所脫褲子坐馬桶
她只是賞我個屁聞
真是何等的榮幸
有時她在床上不想睡覺
會跟大人說"尿尿",看能不能讓大人抱她下床得逞
抱下床後,真的要脫她褲子問她要不要尿時
嘴裡說著"不要",然後一遛煙就跑掉了
假尿尿之名,行下床玩樂之實
原來"欺騙"的行為來自人類的天性
在訓練的過程中
床單枕頭棉被,客廳房間路邊,甚至鄰居家都被她尿過
名符其實的"隨地大小便"
剛開始很拒絕坐馬桶
而且坐不住,沒兩下就跑掉了
婆婆完全是用高壓政策
亂尿就捏她,讓她害怕
但事成之後也會鼓勵她
也許這就是今年夏天何以訓練得這麼快的原因
很遺憾沒有早點看到這些文章
讓小曼一開始是哭著接受馬桶
其實大小便的訓練是要循序漸進
有耐心、多鼓勵、少責罵
讓小朋友自然而然快樂的接受它
新手父母多參考學者或過來人的經驗對孩子真的比較好
除了這篇,文末還有兩篇連結,有興趣可以多看看
patty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輕鬆學會上馬桶
(作者為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)
來源:http://www.shutien.org.tw/doct0236Book/d0236_009.htm
爸媽放輕鬆
寶寶如廁訓練的時機和方法,是新手父母將會面臨的一個大問題。不要以為孩子的解尿排便會水到渠成,因為許多人的經驗告訴我們,唯有配合心理和生理的考量,並且針對寶寶個別的差異教導,才能讓孩子大小便的訓練,達到最佳效率。
許多如廁訓練不成功的案例,後續的便秘和尿床問題可能延長到小學,甚至青少年期。相反的,順利學會的孩子,對自己能夠順利完成的第一件大事,肯定非常有成就感。其實如廁訓練的訣竅,就是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而已,一點也不困難。
寶貝育兒房
一歲多的容容,自從請外婆帶之後,媽媽的心情愉快許多,畢竟是自己的親人,帶起來總是比較安心,可是有一點卻讓媽媽不能認同,就是老人家想要趁天氣熱、寶寶剛會走路,就要開始讓孩子學上馬桶,這樣會不會太早了?可是外婆說我們從小就是這樣「一噓就有」,而且也幫人家帶了好多個孩子,哪會有問題呢?
丁醫師門診室
一、最佳訓練時機 ── 二歲
從醫學的觀點來講,大小便訓練的生理基礎,是孩子學會忍住「漲了就解」的自然反應,然後到適當的地點,才向相關的器官下達「解嚴令」。這個過程牽涉到神經傳導與肌肉控制。膀胱和肛門的括約肌,在九個月大的時候可以達到「反射性放鬆」,到了一歲左右,可以配合意志放鬆或收緊。而脊髓的神經傳導路徑,要到一歲半才完成神經髓鞘包覆,此時身體肌肉運作,才真正受到大腦意志力收放自如的管束。
由此看來,在嬰兒一歲以前所做到的「聽到口哨聲就尿」,其實是反射動作,不經思考,不算真正學會。所以,等到孩子走得穩,聽懂簡單的詞句,在一歲半至二歲間開始訓練比較恰當。學習的過程可能要教導一個月到二個月,孩子才能了解。而且學會了以後,仍然可能偶爾脫離常軌,這是很正常的現象。
二、訓練孩子大小便,一步一步來
在台灣,很少父母會為了育兒問題而到小兒科掛號。通常大家都以為有病治病才找醫師,結果育兒的意見大部分來自互相比較或長輩指導。其實看相關的雜誌或找專家諮商更客觀,一般建議父母在孩子滿一歲半的時候,就可以和兒科醫師討論這個問題。
為了顧及孩子的個別差異,首先應評估開始訓練的時機是否成熟。通常男孩控制膀胱的能力,比女孩發展得慢。從以下幾個指標,父母可以衡量是否時機成熟:
◎第一步 要先評估可以開始的最佳時機
1.孩子不尿的時間超過兩小時。
2.解便的時候,可從臉上的表情看出來。
3.運動技巧逐漸成熟,可以到處走動,甚至能夠脫下褲子。
4.孩子聽得懂簡單的詞句。根據兒科教科書,孩子聽懂下列十句中的八句就過 關:把球給我、走到門邊、坐在椅子上、把娃娃撿起來、開門、拿筆給媽 媽、球放在桌上、把娃娃放在地上、脫下鞋子、打開書。
◎第二步 六個絕妙步驟,請你這樣做:
˙步驟1
教導有關大小便的語詞,例如尿尿、大大、濕了、髒髒、乾淨、舒 服。一邊替他換尿布,一邊說,讓他明白語句的意思。
˙步驟2
鼓勵孩子享受乾爽清潔的感覺,尿布濕了,髒了就換。告訴他這樣好乾淨、好舒服。不要用濕尿布或髒褲子懲罰他,如此他反而混淆。
˙步驟3
買個可愛的便盆或者可以架在馬桶上的便器。現在市售的幼兒便盆造型多樣,還有音樂、裝飾玩具,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。
˙步驟4
先讓孩子穿著衣褲,在便器上適應一星期,然後才脫掉褲子坐。不管孩子有沒有排便或解尿,都無所謂。目的是讓他習慣,覺得好玩。
˙步驟5
觀察孩子的表情,替他旁白「想尿尿是不是?」「想大大是不是?」然後帶他到便器,陪他解完,幫他擦乾淨,再讚美一下。
˙步驟6
孩子忍尿的時間不能太長。所以大約二小時就該提醒他一下,「要不要尿尿?」睡前醒後帶他去尿尿,喝過飲料二十分鐘後,也不要忘記光顧小便桶,常保乾爽,孩子就學會「想要乾淨,就要自動去上廁所」的道理。
三、如廁習慣的養成,對個性形成影響深遠
孩子在一歲之前,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,眾人皆為我存在,只要會哭,餓了奶來,撒了有尿布換,真是心想事成呀!而大小便訓練就是他第一樁被限制、不能隨心所欲的事,所以對這個小皇帝的打擊是很大的。個性順從的,為了得到讚美,學會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;個性倔強的,可能非常不爽而抗爭到底。難怪幼教專家會說:如廁訓練對父母或子女雙方來說,都可能是令人欣慰或令人沮喪的經驗。根據美國的統計,孩子拒絕接受大小便訓練,竟然是造成幼兒被虐死亡的第一大原因!
心理學界是如何看待小寶寶如廁這件大事的呢?讓我們看看兩位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與艾利克森的觀點。
1.佛洛伊德的觀點
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佛洛伊德醫生,將一歲至三歲界定為人格發展的肛門期,認為孩子從大小便訓練中體驗到紀律。在過程裡,幼兒感受敵意、破壞、生氣、憤怒等負面情緒,最重要的是,他學到這些都是可接受的感覺。
佛洛伊德認為,大小便訓練的方法和父母的態度,對人格的形成有深遠的影響。如果訓練方式太嚴厲,幼兒可能用身體行為抗爭,故意在不適當的地點大小便,來表達憤怒,日後的性格將偏向暴躁、殘忍。如果父母過份強調紀律和規範,孩子日後人格傾向將偏於要求秩序井然,保守、頑固與堅持。
2.艾利克森的觀點
另一位心理學家艾利克森,對人格發展持比較正面的觀點。他認為此階段的孩子,是培養自主性的階段。孩子從大小便的控制中得到成就感,得到鼓勵,正是自我管理的開始。小孩需要試驗、犯錯、並感覺自己仍然可以被接受。而父母不再為他料理一切,也是孩子認清自我是獨立個體的契機。
給父母的貼心話
如廁訓練最重要的原則是:有耐心、多鼓勵、少責罵,孩子的進步是波段式擺動的,有時候進三步、退一步。如果把大小便訓練演變成親子戰爭,是得不償失的事情。父母寬容對待教導出來的孩子,日後懂得獨立自主,不會一味完美主義或暴躁殘忍,相信這才是為人父母衷心的期望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其它文章參考:
◎ 大小便訓練 step by step
◎ 怎麼訓練孩子的大小便習慣
- Jun 22 Thu 2006 16:32
【貼文】輕鬆學會上馬桶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